请输入搜索内容,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...

水龙吟 · 次韵章质夫《杨花》词

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。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。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欲开还闭。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、莺呼起。
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、落红难缀。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?一池萍碎。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
                

诗集

注解

水龙吟:词牌名。据说,《水龙吟令》最早为北齐一组古琴曲,《北齐书·卷二十九·郑述祖传》:「述祖能鼓琴,自造《龙吟十弄》,云尝梦人弹琴,寤而写得。当时以为绝妙。」同时,汉马南郡《长笛赋》云:「近世羌笛从羌起,羌人伐竹未及已。龙吟水中不见己,截竹吹之声相似。」故人亦以龙吟喻笛声,如南朝梁·刘孝先《咏竹》诗:「谁能制长笛,当为吐龙吟。」北周·庾(Yǔ)开府《对酒诗》:「惟有龙吟笛,桓伊能独吹。」入唐,君王出行有仪仗鼓吹,所奏乐曲有《龙吟声》。《新唐书·卷二十三下·〈仪卫下·大驾卤簿鼓吹〉》:「大驾卤簿鼓吹,分前後二部。……凡鼓吹五部:一鼓吹,二羽葆,三铙吹,四大横吹,五小横吹,总七十五曲。……鼓吹部有扛鼓、大鼓、金钲小鼓、长鸣、中呜。扛鼓十曲:……大鼓十五曲,严用三曲:……小鼓九曲:……皆以为严、警,其一上马用之。长鸣一曲三声:一《龙吟声》,二《彪吼声》,三《河声》。中鸣一曲三声:……」《龙吟声》为出行中吹打之仪仗乐。而宫中娱乐时,亦有类似之笛曲,李太白《宫中行乐词八首(其中)》:「笛奏龙吟水,箫鸣凤下空。」杜少陵《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》诗:「晚来横吹好,泓下亦龙吟。」除宫廷乐外,唐民间亦流传一种击打乐《龙吟歌》。中唐时,李长吉作《假龙吟歌》,歌为杂言,前半四言,後半七言,全用仄声押韵,韵字则入声与上声交替,语言亦奇崛险怪,用诸奇喻写龙吟声。假者,假借也,藉龙吟歌作杂言歌词。唐乐曲名虽有「龙吟」而无「水」字,但唐人理念中,龙与水密不可分,故唐人亦多以龙吟喻水声。如李太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中有「熊咆龙吟殷岩泉,慄深林兮惊层巅」。晚唐张承吉《题李渎山居玉潭》诗用「一听夜龙吟」喻潭水声。另,《易经》云:「云从龙,风从虎。」故以龙吟云起,虎啸风生。每逢旱时,君王便下诏祈雨。唐玄宗时尝诏修龙坛、龙堂,以供祭雨。由唐俗知,龙与水不分,故《龙吟声》或《龙吟歌》应衍《水龙吟》之曲名曲调。对于词名之源,毛稚黄《填词名解·卷三》谓本于太白诗「笛奏龙吟水」,而陈元龙《〈片玉集〉注·卷十》谓本于长吉诗「雌龙怨吟寒水光」。对于最早用此调填词者,一说唐末五代时道士吕洞宾,而《历代诗馀·卷七十四》谓柳耆卿;一说为东坡。《词律》《钦定词谱》均列此调,所举体格颇繁。《词谱》共列二十五体,并谓「此调句读最为参差,今分立二谱」。一谱为起句七字、次句六字者,以东坡《水龙吟·露寒烟冷蒹葭老》为正体,双调百二字;一谱为起句六字、次句七字者,以秦少游《水龙吟·小楼连苑横空》为正体。又,《高丽史·乐志》所录无名氏《水龙吟慢·玉皇金阙长春》词,虽亦为双调百二字,然句读韵律与苏词、秦词迥异,名《水龙吟慢》。兹以历来传诵苏辛两家之作为准。百二字,前后阕各四仄韵。又前后阕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,宜用去声。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,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。《水龙吟》的异名亦多,如少游词有「小楼连苑横空」句,故名《小楼连苑》;吴七郡王词结句为「片片是,丰年瑞」,故别名《丰年瑞》;方味道《寿赵丞相》词结句为「长是伴,庄椿岁」,故亦名《庄椿岁》;欧阳文忠词「缕金裙窣轻纱」,名《鼓笛慢》;史梅溪词名《龙吟曲》等。
题注:《全宋词》修订本注云:「案此首别误作周美成词,见《词学筌蹄·卷一》。」《全宋词》周美成词中该首列入《存目词》。
章质夫:宋建州浦城(今属福建)人,名楶(Jié),字质夫。章简之孙。以荫补孟州司户参军。宋英宗治平四年(西元一〇六五年)进士(明嘉靖《建宁府志·卷十五》),知陈留县。历提举陕西常平、京东转运判官,提点湖北刑狱。宋哲宗元祐元年(西元一〇八六年),权成都府路转运使(《续〈资治通鉴〉长编·卷三百七十六》),以直龙图阁知庆州,败夏人于环州城下。绍圣四年(西元一〇九七年)知渭州,帅四路兵出胡芦河川,建平夏等二城,环庆、鄜(Fū)延、河东、熙河诸路相继拓境筑城,以迫西夏。元符元年(西元一〇八六年)袭溃围攻平夏之夏军,俘其悍将。宋夏议和,擢枢密直学士。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西元一一〇一),拜同知枢密院事,後授资政殿学士。崇宁元年(西元一一〇二年)罢为中太一宫使,卒,谥庄简,改庄敏。生平见《宋史·卷三百二十八·章楶传》。
非花:傅子立注:「白乐天诗:『花非花,雾非雾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见《白氏长庆集·卷十二·花非花词》。」
从教坠:傅注本「坠」下衍「地」字。按词谱,此句只应有七字,今据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删。
抛家:毛本作「抛街」。
又还被:清钞本缺,空二格。今据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补。又,沈钞本、珍重阁本作「依前被」。
莺呼起:傅子立注:「唐诗:『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几回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诗见宋叶翠岩《海录碎事·卷七上·〈女·打起莺儿〉》。一说此系金昌绪《春怨》诗,见《全唐诗·卷七百六十八》。」
萍碎:傅子立注:「公旧注云:『杨花落水为浮萍,验之信然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东坡《再次韵曾仲锡荔枝》诗:『柳花著水万浮萍。』其自注云:『柳至易成,飞絮落水中,经宿即为浮萍。』,类此。陆陶山《埤雅·卷十六·释草》亦持此说云『杨华入水化为浮萍。』然而此说有误,不符合科学道理。」
尘土:傅子立注:「唐陆鲁望《惜花》诗:『人寿(傅注本误作『专』,据《全唐诗·卷六百十九》改)期满百,花开唯一春。其间风雨至,旦夕旋为尘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见陆鲁望《甫里集·卷十三》,又见《全唐诗·卷六百十九》。」

简介

本词构思巧妙,刻画细致,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,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想离家出走、万里寻郎的思妇。杨花虽然像花,但没有鲜艳的色彩,没有美丽的姿质,没有人怜香惜玉,任凭它被东风吹落。它离开枝头,好似孩子离开了家,它傍在路旁,像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。看上去杨花似乎对杨树无情无义,实际上却是含有深情。它团团逐队成球,滚动中损坏了柔肠,它躺在路边,似在睡觉,聚而又散,散了又聚,像是很困的女子,娇眼睁睁又闭上眼睡去了。梦中,她随着春风,万里漂泊,苦苦寻觅,寻觅情郎。一阵风起,吹得杨花四散,好似梦中少女,被莺叫声唤起。
上阕以花为人,以人写花,杨花美人,契合为一。下阕抒发伤春惜花之愁。由「不恨」到「恨」,欲进先退,由杨花到落红,宕开一笔,而后折回杨花。一夜风雨,早晨雨停时,落花散在泥地、漂在水中,已难以拾起来了。末以点点杨花与离人珠泪浑融为一。融情於物,以物体情,神来之笔,令人叫绝。全篇赋物言情,虚实相生,笔墨入化,有神无迹。
此词西窗烛版本据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元本《东坡乐府》卷上。

佳句

  • 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。
  • 细看来、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
  • 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。

翻译

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,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。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,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,实际上则饱含深情。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,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。梦随风把心上人寻觅,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。
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,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、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。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?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。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,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,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。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,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。

评价

宋·朱观如《曲洧旧闻》:章质夫杨花词,命意用事,潇洒可喜。东坡和之,若豪放不入律吕。徐而视之,声韵谐婉,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。
宋·曾艇斋《艇斋诗话》:东坡和章质夫《杨花》词云「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」,用老杜「落絮遊丝亦有情」也。「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依前被莺呼起。」即唐人诗云:「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几回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」「细看来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」即唐人诗云:『时人有酒送张八,惟我无酒送张八。君有陌上梅花红,尽是离人眼中血。」皆夺胎换骨手。
宋·张玉田《词源》:词不宜彊和人韵。若倡者之曲韵宽平,庶可赓歌;若韵险,又为人所先,则必牵强赓和,句意安能融贯。徒费苦思,未见有全章妥溜者。东坡次章质夫杨花《水龙吟》韵,机锋相摩,起句便合让东坡出一头地。后片愈出愈奇,真是压倒今古。
宋·魏菊庄《诗人玉屑》:章质夫咏杨花词,东坡和之,晁叔用以为:「东坡如毛嫱、西施,净洗脚面,与天下妇人斗好,质夫岂可比哉!」是则然也。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「傍珠帘散漫,垂垂欲下,依前被风扶起」,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,东坡所和虽高,恐未能及,诗人议论不公如此。
清·厉樊榭《手批〈词律〉》:东坡此词虽和质夫作,而结句确不同章词读法。此十三字一气,大抵用一「五」二「四」句法居多,而作一「七」两「三」者,亦非绝无之事也。苏词句法本是如此,语意何等明快。若依红友一定铁板,则既云「细看来不是」矣,下文当直云「点点是离人泪」耳,何复赘「杨花」二字也。且秃然于「是」字断句,语气亦拦拉不住。
淸·刘融斋《艺概》:邻人之笛,怀旧者感之;斜谷之铃,溺爱者悲之。东坡《水龙吟·和章质夫咏杨花》云「细看来、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」,亦同此意。又东坡《水龙吟》起调云「似花还似非花」,此句可作全词评语,盖不离不即也。
淸·王靜安《人间词话》:东坡杨花词,和韵而似原唱;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。
近·唐季特《唐宋词选注》:此词是和作。咏物拟人,缠绵多态。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。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是写杨花,亦是写思妇,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。而杨花飞尽化作「离人泪」,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。能以杨花喻人,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,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。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。